当前位置:首页 > 分析 > 币江变局稳定未来的密码与逆势增长湖

币江变局稳定未来的密码与逆势增长湖

2025-09-19 19:45:23 [访谈] 来源:链圈视角

作为一名长期观察加密市场的金融从业者,我不得不感叹稳定币这个"异类"的韧性。还记得2021年那场狂欢吗?整个加密市场总市值一度突破3万亿美元,那时的币圈人人都是"财富密码"专家。但转眼到了2023年,市场经历了断崖式下跌,总市值缩水三分之二,只剩下可怜的1万亿。有意思的是,在这场大逃杀中,稳定币竟然只缩水了30%,就像个穿着救生衣的游泳选手,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稳定币市场的三国杀

截至去年12月,整个稳定币市场约1300亿美元的市值,呈现出典型的寡头垄断格局。USDT这个"老大哥"独占七成江山,USDC紧随其后拿下20%,剩下的10%被各路人马瓜分。说实话,在当前美国国债收益率突破5%的环境下,Tether光靠吃利息就能年入30亿美元,这生意简直是躺着赚钱。

我注意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方面各国政府都在加紧制定加密货币监管政策,央行也在研究自己的稳定币;另一方面,各类链上稳定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说明什么?说明市场对稳定币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无论是中心化的还是去中心化的。就像我常跟团队开玩笑说的:"现在是'不管黑猫白猫,能锚定美元的稳定币就是好猫'的时代。"

新玩家的生存法则

这些新兴稳定币可不是简单的模仿者,它们各怀绝技:有的玩起花式抵押物组合,有的设计了精妙的清算机制,更聪明的那些直接把收益回馈社区。但说句实在话,这些创新要想成功,关键还得看两点:一是能不能留住流动性这个"生命线",二是能不能傍上Uniswap、Aave这些"大腿级"DeFi协议。

说到这儿,我必须泼盆冷水:别看链上稳定币这么热闹,90%以上的市场份额还是被USDT、USDC这些中心化大佬把持着。特别是在监管日益收紧和央行数字货币兴起的背景下,合规性反而成了中心化稳定币新的护城河。

下一代"超级稳定币"的四大修炼秘籍

结合这些年对市场的观察,我认为要想打造下一个USDT级别的稳定币,至少要满足四个条件:

第一,必须选择美元作为基础。这不是崇洋媚外,而是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现实选择。就像我在华尔街的老同事常说的:"美元可能不是最好的,但确实是目前最不坏的选择。"

第二,合规牌照要全球通吃。监管就像谈恋爱,不能临时抱佛脚。超级稳定币必须从一开始就布局全球主要市场的合规牌照,否则很容易在扩张时碰壁。

第三,金融创新要有真本事。光是1:1锚定美元已经不够看了,得在收益分配、社区治理等方面玩出新花样。这方面可以参考MakerDAO的一些做法。

第四,必须深度绑定DeFi生态。说白了就是要让各大DeFi协议默认支持你,就像现在大家都默认支持USDC那样。这需要大量的生态建设和商务拓展。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左右互搏"

现在市场上有两类稳定币在较劲:一类是像USDT这样的"富二代",背靠大机构,资金雄厚;另一类是以DAI为代表的"技术派",靠智能合约和超额抵押吃饭。

先说技术派的代表——超额抵押型稳定币。这类稳定币最大的特点就是"怕你不借",通常要求抵押150%甚至200%的资产。最新的玩法是把抵押物从单纯的ETH扩展到更多元化的资产组合,甚至搞起"套娃"模式(用稳定币抵押发行新的稳定币)。优点嘛,就是让稳定币不仅是支付工具,还成了资产管理工具;缺点也很明显,资金利用率太低,而且遇到行情剧烈波动时容易爆仓。

另一类是算法型稳定币,这类可以说是稳定币里的"极客"。它们不依赖实际抵押物,完全靠算法调节供需来维持价格。听起来很美好对吧?但2022年LUNA的崩盘还历历在目,算法稳定币最大的软肋就是太依赖市场信心。一旦形成死亡螺旋,神仙也难救。

稳定币的"钱"景与隐忧

说实话,现在稳定币最赚钱的应用场景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不是支付,而是吃国债利息差。当前美国国债收益率超过5%,而DeFi借贷平台的稳定币存款利率只有3%左右,这中间的利差让稳定币发行商赚得盆满钵满。

但我更看好稳定币在支付领域的潜力。去年稳定币链上结算量达到11万亿美元,已经可以和Visa掰手腕了。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稳定币正在解决实实在在的支付痛点。

不过,这个市场也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像PayPal新推出的PYUSD,虽然背靠大树,但目前市场份额只有0.1%,想要突围并不容易。

监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谈到稳定币就绕不开监管这个话题。目前美国的监管态度可以用"暧昧"来形容:SEC觉得大多数稳定币都应该算证券,CFTC则想抢监管权。这种"神仙打架"的局面让从业者很头疼。

欧盟那边倒是干脆,直接立法禁止算法稳定币和带收益的稳定币。这种做法虽然简单粗暴,但至少给出了明确规则。

我的建议是:在这个过渡期,稳定币项目方最好主动拥抱监管,先把各州的货币传输牌照(Money Transmitter License)拿到手。合规虽然成本高,但长远看是值得的。

写在最后

稳定币这个市场就像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既有巨大的能量,也充满不确定性。它正在重塑全球资金流动的方式,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

未来几年,我认为我们会看到几个趋势:一是合规化进程加速,二是与传统金融的融合加深,三是在跨境支付领域实现突破。但无论怎么变,那些能够平衡创新与合规、兼顾效率与安全的项目,才会是最后的赢家。

(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见解,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责任编辑:法规)

推荐文章
  • 市场惊魂夜:为何CPI数据利好反而引发加密市场暴跌?

    市场惊魂夜:为何CPI数据利好反而引发加密市场暴跌? 昨天市场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当美国10月CPI数据好于预期时,整个金融市场都沸腾了。按理说,这种预示着美联储可能减缓加息步伐的消息应该让加密市场欢欣鼓舞才对,但现实却给了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比特币从37000美元的高位直线下挫至34500美元,以太坊也未能幸免,直接从2000美元上方跌至1900美元。这不禁让人想问:这届市场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市场背后的博弈逻辑表面上看,这波下跌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详细]
  • 以太坊合并这一年:从挖矿到质押,我们见证了哪些变革?

    以太坊合并这一年:从挖矿到质押,我们见证了哪些变革?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以太坊完成"大合并"已经整整一年有余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区块链发展的观察者,我至今还记得当时整个加密社区那种既兴奋又忐忑的心情。这次升级可不是小打小闹,它彻底改变了以太坊的底层运行逻辑——从我们熟悉的"挖矿"模式转变为"质押"模式。能源革命:99.9%的能耗削减记得去年夏天,我参观过一个比特币矿场。那些轰鸣的矿机堆满整个仓库,室温高得像个蒸笼,电表数字跳得让人心惊肉跳。这就是传... ...[详细]
  • 市场观察:比特币以太坊日内交易策略全解析

    市场观察:比特币以太坊日内交易策略全解析 又是新的一周开始了,朋友们!让我们先来把把市场的脉搏。说实话,最近这行情走得可真够磨人的,像极了我们老家那个慢条斯理的老黄牛,一步一步晃悠着往下走。上周五咱们在26800美元做空的比特币和在1597-1600美元做空的以太坊,虽然等了整整一个周末,但今早总算在26200和1575美元顺利止盈了。这种感觉就像等着老家树上成熟的柿子,虽然耗时长点儿,但吃到嘴里的时候格外甜。比特币(BTC)技术面深度解... ...[详细]
  • 以太坊期货ETF即将登场?业内专家透露重磅消息

    以太坊期货ETF即将登场?业内专家透露重磅消息 加密货币市场可能要迎来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了!据彭博社的两位资深分析师透露,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在加速推进以太坊期货ETF的审批进程,最快可能在下周就会有好消息。政策窗口期催生加密新机遇James Seyffart和Eric Balchunas这两位华尔街的老江湖最近给出了一个相当有意思的观察。"SEC现在就像个急着收拾行李的上班族,"Seyffart在社交媒体上打趣道,"他们想在政府可能关... ...[详细]
  • 当孙子兵法遇上股票市场:解读全面注册制的投资智慧

    当孙子兵法遇上股票市场:解读全面注册制的投资智慧 记得去年2月17日那天,我正喝着咖啡刷新闻,突然看到证监会发布全面注册制落地的消息。说实话,这个消息来得既在意料之中又让人心头一震——中国资本市场真的要翻开新篇章了。作为一个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我特别喜欢东吴证券这个创意——用孙子兵法的智慧来解读注册制改革。这不就跟我们平时用"三十六计"指导商业谈判一样有趣吗?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场改革背后的门道。市场博弈新规则:"守正出奇"的交易机制记得《... ...[详细]
  • Web3寒冬提前降临?从业者们该如何取暖

    Web3寒冬提前降临?从业者们该如何取暖 最近的Web3圈子可谓阴云密布,我这个老韭菜看着都直摇头。还记得半个月前和朋友撸串时聊起这个话题,当时我就说:"真正的苦日子还在后头呢",没想到这么快就应验了。秋风扫落叶般的行业动荡上周业内爆出猛料,知名区块链公司R3直接裁掉了20%的员工,理由竟然是"宏观经济环境不佳"。这让我想起2018年那会儿,几乎每周都能听到类似的消息。更让人唏嘘的是,Scalar Capital这个运营6年的老牌加密基金... ...[详细]
  • 比特币十字路口:28,000美元关口为何如此关键?

    比特币十字路口:28,000美元关口为何如此关键? 周五的行情真是让人揪心,比特币又一次在28,000美元这个关键位置徘徊不定。说实话,这个价格区间我们已经看了快半年了,就像被困在电梯里一样不上不下。虽然十月份开局还算不错,但成交量始终没能跟上,这让我想起了去年那段低迷的日子。技术面透露的危险信号知名分析师阿里·马丁内斯最近发布的一篇分析让我心头一紧。他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比特币现在就像一面倒挂的旗帜,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在华尔街混过的人都知道,... ...[详细]
  • 加密资产安全:那些年我们踩过的坑

    加密资产安全:那些年我们踩过的坑 这两天加密圈又炸锅了,HTX和Mixin这两个平台接连中招,被盗金额加起来超过2亿美金。说实话,看到这种新闻我都快麻木了——在这个圈子里,钱包被盗简直就跟吃饭睡觉一样平常。平台跑路,用户买单?这次HTX还算厚道,承诺全额赔偿用户损失。可Mixin就让人无语了,居然只愿意承担50%的责任,剩下的一半让用户自己扛。这让我想起去年FTX暴雷时的惨状,多少人的血汗钱一夜蒸发。说到底,把大额资产放在交易所就... ...[详细]
  • 市场风云突变,我们如何精准把握空头良机?

    市场风云突变,我们如何精准把握空头良机? 朋友们,今天这个行情简直太精彩了!就在市场一片乐观情绪中,我们敏锐地捕捉到了转折信号。记得早上盯着盘面时,我就发现BTC和ETH的K线形态出现明显背离,加上成交量异常放大,这波回调简直是板上钉钉的事。精准出击的空单策略说真的,做交易最怕的就是犹豫不决。当时我立即在群里@了所有朋友:"兄弟们,机会来了!ETH现价3680做空,止损3750;BTC现价68600做空,止损69200。仓位控制在2%以内... ...[详细]
  • 公共物品资助的成本收益法则:换个角度思考资金分配

    公共物品资助的成本收益法则:换个角度思考资金分配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公共经济的观察者,我时常思考一个有趣的现象:理论上人人都知道公共物品的重要性,但实际上要给"公共物品"下个准确的定义却出奇地困难。经济学家们总是喜欢用"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样拗口的专业术语来描述它。但说实在的,这些概念在现实世界中往往模糊不清。公共物品的灰色地带举个我们都熟悉的例子:城市公园。理论上它是个典型的公共物品,但现实情况要复杂得多。公园开始收门票了怎么办?靠拍卖雕像... ...[详细]